为什么“钱”越来越难赚?这是大多数企业一致烦恼的问题。
竞争过度、市场饱和、利润微薄、方向迷茫已经成为传统企业面临的困境。
随着“人口红利”“流量红利”见顶,以及消费者权利意识崛起,诸多传统营销手段纷纷失灵。
超大规模市场中的新消费“蓝海”已经开始涌现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,达到121万亿元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,按消费类型分,商品零售395792亿元,餐饮收入43941亿元。
面对新消费时代的来临,市场将继续为企业带来全新风口!
在新的竞争时代背景下,企业想要把握新消费时代的脉搏,与客户实现共创价值,打造差异化的新爆品,建立新营销模式,创造出极致大爆品,才能赢得市场竞争。
本文从如何让企业聚焦新品类,打造极致大爆品,如何更好地把握新消费特征、挖掘新消费机遇出发。
爆品战略作为劳伦斯世界记录认证“打造商业爆品最多的综合性培训咨询机构”,十年来服务诸多企业打造众多亿级大爆品,从多维度整理提炼出爆品战略思维导图,内容包含:企业如何找到产品痛点,如何打造产品价值锚,如何成为爆品操盘手,如何进行爆品营销......
01/聚焦各品牌赛道的新风口
选对风口品类是关键,选准适合企业自己的品类赛道方向。
在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之下,资本更关注品牌的长期价值,更追求品牌带来的增长收益。品牌融资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,行业成为新消费品牌洞察商业模式、赛道空间的窗口。
据微热点研究院统计,2022年“新消费”网络信息量达1.05亿条。这从侧面说明公众对于“新消费”的关注持续在较高水平。从352个新消费品牌的行业分布来看,食品饮料品牌占比近五成,其次为美妆护理、智能电器。
这说明,作为刚需市场的食品饮料行业,新消费品牌最为集中,而美妆护理、智能家电等行业的新消费品牌发展仍有较大潜力和空间。
02/立足用户消费需求,挖掘用户痛点
新消费时代的核心是用户体验至上,是适应多元化、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新消费时代崛起的品牌或品类,无一不是在客户痛点的挖掘上别出心裁。
(1)满足消费者品质生活需求
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向个性化、多元化发展,消费需求被兴趣导向,由此产生的“兴趣消费”为品牌提供了优化供给的方向。
在兴趣消费风潮带动下,高情感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发展潜力逐步释放。
以香薰为例,其产品作为居家场景的延伸,在悦己经济与疗愈概念的加持之下,得到了快速增长。而作为非刚需的消费品类,当“香”被赋予疗愈、自我、舒缓等情感属性时,产品的价值就会被反映在这些需求之中。
(2)满足消费者健康生活需求
与取悦自己的品质生活并行的,是消费者对自身健康投资的需求。在消费产品选择过程中,消费者更关注是否健康、安全,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。
在公众高度关注“肥胖”并形成新消费需求的情况下,代餐产品应运而生,凭借营养均衡、热量低、饱腹感强、制作简单等特点,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。
(3)满足消费者环保生活需求
随着节能减排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,绿色环保生活潮流兴起,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选择更加强调低碳、环保。在品牌及产品设计中,企业可融入环保生活元素,以满足消费者“绿色消费”需求,如避免过度包装、提倡自带购物袋、点小份饭菜、减少更换毛巾等。
(4)满足消费者便捷生活需求
在各个电商平台,洗碗机、内衣洗衣机、洗鞋机、扫地机器人、烹饪机器人等各类懒人神器销售量暴增。
企业努力深挖千万级用户痛点方向,明确核心用户画像,确定痛点发力方向,深挖用户关键需求,才能够发现新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,实现爆品级创新,打造全新大爆品。
03/打造极致差异化的品牌锚点
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。与其更好,不如不同。”这被不少企业决策者或是品牌人视为品牌运营圣经。这反映出品牌差异化所带来的价值,可以让企业避免在市场上陷入无休止的低级别市场竞争。
第一,用户的差异化。
了解、创造新的用户群,引导更多的用户成为品牌的拥趸,成为品牌制造差异、拓宽市场的最为重要的差异化策略。
例如,“为发烧而生”的小米、“帮助 3 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”的樊登读书这些品牌都划定了一个清晰的用户群体,为其提供情绪、产品、内容服务,并不断吸引更多用户加入这一群体,从而实现更高的品牌价值。
第二,传达的差异化。
品牌需要评估、选择其中一种价值来进行策划和表达,并且证明在这一点的价值满足上本品牌是客户最好的选择。在当前的饮用水市场上,品牌众多,价格差异也比较大。在高端社交价值上,有依云、VOSS 芙丝等品牌;在性价比、便携功能用水上,有娃哈哈、康师傅等选择,这些品牌都在传达品牌的独特性。
第三,体验的差异化。
品牌如果想获得用户的认可,则需要找到独特定位,对每一个能与用户交流的点进行深度的打磨和升级。从品牌定位、形象、故事、包装等方面为客户营造了一种独特体验,通过差异化的体验在一片竞争红海中成为佼佼者。
(文章来源:爆品战略)
版权声明:
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频及音频属于原权利人所有。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有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并非我们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的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,以便我们及时作删除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