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制菜一般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,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,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。近年来,在疫情、宅经济、家庭小型化等因素催化下,即烹、即热、即食且保质期较长的预制菜,闯入连锁零售业,成为新的消费趋势。预制菜成交额大幅增长,零售业“新晋流量”的预制菜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。许多国内机构对预制菜行业寄予厚望,高呼它是下一个万亿市场。
预制菜发展潜力巨大
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5月16日,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.67万家。近10年来,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,其中,2018年注册量超过1万家,2019年新增1.29万家,2020年新增1.3万家,2021年新增4212家。未来几年,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和产业发展速度或将延续这一态势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,预计保持20%以上的增速,并有望在2023年突破5100亿元,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。
谁在消费预制菜?
预制菜形成产业,最早是从B端(企业用户商家)业务开始发展的。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新消费人群的崛起,方便快捷的预制菜逐渐受到C端(消费者)的青睐。后疫情时代,又催生了更多的零售需求,预制菜行业菜品也不断丰富,开始从B端向C端延伸。
预制菜的消费者正从节奏快、压力大的一线城市,转移到二、三线城市。
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一同发布《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数据显示,一、二线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居民最爱消费预制菜。2021年一、二线城市预制菜成交金额占比达60%,2021年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线上预制菜购买数量占比分别为34%和33%。北京、上海和浙江成为预制菜消费的绝对主力军。其中,上海销量占比最多,达17.1%,北京占比第二,达16.8%。同时,预制菜也逐步从一、二线城市下沉,三线城市预制菜线上消费增长速度最快,同比增速达234%。而甘肃、浙江、湖北在预制菜线上消费省份中增速最快,同比增速分别为592%、587%、360%。
年轻的职场人士是购买预制菜的主力军,“Z世代”对于预制菜的消费热情也在持续增长。
《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1年,36岁-45岁年龄段人群预制菜购买数量占比达36%,排名第一。而26岁-35岁年龄段人群预制菜消费同比增速最快,达171%。2021年,“Z世代”人群预制菜购买数量同比增长137%。值得关注的是,2019~2021年,银发族的预制菜购买数量逐年增加,与2019年相比,2021年银发族预制菜的购买数量增长了190%。且与全站相比,随着年龄的增长,预制菜的购买偏好度更高。
山东、广东等多地打造“预制菜之都”
2022年以来,多地拟打造 “预制菜之都”。3月24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,提出要“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,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”。打造“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高地”“湛江水产预制菜美食之都”“潮州预制菜世界美食之都”等。山东省潍坊市也于4月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计划,明确打造“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”的目标。
预制菜产业未来发展
目前预制菜赛道上,既有味知香、安井等知名饮食巨头的身影,也有海底捞、西贝等餐饮企业频频加码,同时,盒马鲜生、永辉超市、家乐福、钱大妈等商超企业也在跨界入局,更有叮咚买菜、美团买菜等一众电商平台争先抢夺,不断推出自有品牌预制菜产品。
但对于国内连锁零售渠道而言,预制菜是一个新兴品类,还处在消费需求的培育引导期。零售行业的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-15%,发展空间巨大。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,成为预制菜在连锁零售渠道拓展的机遇期。
为迎合新的市场需求,2023深圳国际自有品牌展暨新消费品展在食品版块内特设预制、冷冻及冷藏食品专区,邀请在预制菜赛道上发力的众多零售商、餐饮企业及电商平台深度参与现场活动。展商不仅可以通过同期论坛了解最新行业资讯,还可以通过自有品牌新光大道看到零售商展示的热门预制菜品类,把握市场需求动向。同时,商贸配对将为预制菜领域的新老玩家提供一对一沟通需求的机会,建立优质商业联系。
版权声明:
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频及音频属于原权利人所有。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有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并非我们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的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,以便我们及时作删除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。